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全年经济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经济增长内生
作者:杜玉梅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3-10-25 16:01 阅读量:6458
“三季度的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是基础仍不牢固。”近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召开的《中国宏观金融分析》2023年第三季度发布会上,对三季度整体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
“三季度以来,在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密集加码作用下,社会预期有所好转,市场信心逐步恢复。”黄汉权表示。
投资内生增长动力弱
经济的持续恢复仍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干扰。黄汉权分析,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主要受四个方面影响。
第一,受到就业和收入等前景预期和有效供给不足的多重影响,居民消费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人民银行对二季度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受访的居民58%倾向于更多的储蓄,说明了居民对未来预防性的心理还比较重,消费偏谨慎。
第二,民营投资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企业增加投资意愿不够强。一方面是受国内外需求收缩的影响,加上竞争加剧,企业投资意愿不高。虽然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单月出现了17%的增长,但1-8月份,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同比还是下降的。企业不盈利,甚至负增长,结果就是不愿投资。
第三,房地产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预期尚未明显改观。近几个月,房地产市场优化政策“四箭连发”,包括放宽限购限售、降低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认房不认贷”、降低购房贷款利率等,房地产市场曾出现过短暂的脉冲式回升。但很快又降下来了,说明很多购房人还在观望。
第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未得到根本缓解,扩生产、增就业动力不足。
黄汉权谈起去北京的一个企业调研,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钢铁行业的价格基本上是围绕可变成本线波动,一旦价格稍有上涨,生产就多了,于是价格就降下来;当价格降得比较低,覆盖不了可变成本,部分开始停产,价格又回升了。价格基本处于窄幅波动的区间,导致很多企业利润很薄。
建议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
在黄汉权看来,造成经济动力不足,除了周期性因素外,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以房地产市场为例,目前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这和人口总量负增长,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等都有密切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也趋于下降态势。黄汉权列出一组数据,1991-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8%,2011-2019年,年均增长幅度降到8.3%,2020-2022年,三年情况平均收入的增幅下降到5.2%。“从13.8%到8.3%,到5.2%,这种台阶式下降的趋势,影响大家对未来的收入预期。”
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也面临着挑战。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增量建设为主,追求规模,速度较快。现在基础设施投资转向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
“原来是讲速度,现在是优结构。”黄汉权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出现了下降。同时,从供给角度,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很大,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后劲不足。
从外因分析,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产能是面向全世界的,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由于出口受阻,产能利用率不足。另一方面,高端供给受技术约束,也存在不足。
未来,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实体经济,黄汉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特别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主要通过技改和科技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实现产业升级。
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尤其要解决资金空转问题。当前虽然钱发了很多,但真正给到实体经济的不多。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并不是说完全过剩饱和了,只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还是有增长空间的。
此外,黄汉权强调要支持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民生补短板方面还要加大金融支持,比如高端养老、优质教育、高端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社会有巨大需求,老百姓有强烈需求,但供给严重不足,金融在这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供给能力,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需求。
黄汉权指出,总体而言,我们现在发展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产业升级的问题。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产业升级的陷阱,如果走不出产业升级这个坎,今后的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预判四季度经济态势,黄汉权说:“有些政策效果还有滞后期,随着这些政策的持续作用,四季度经济会延续向好的态势。综合研判,全年的经济增长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今年的增长目标我们认为大概率能够实现,这是今年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