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 > 向西开放大通道,西安凭什么“大赚”?

向西开放大通道,西安凭什么“大赚”?

作者:竹隐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4-10-16 22:57   阅读量:17229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3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18.62万亿元,增长6.2%;进口13.71万亿元,增长4.1%。

外贸数据稳步增长,进一步带动了节点城市的贸易发展。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新的机遇不断产生。而作为古丝路起点城市,10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西安前8月全市进出口总值27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2%。

如果说过去,西安经历了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等新一轮发展机遇下,西安乃至西部对外贸易市场发展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建设向西开放大通道

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1100年的建都史,从古都长安到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巨大影响。

千年前,东起长安,西至中亚、西亚、欧洲,古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交往的主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金属器皿、工艺技法源源不断的流向欧洲,欧洲与我国的经济贸易沟通与文化交流链接更加深入。

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宏观经济变化中,西安等内陆城市远离口岸、物流不畅等问题愈加凸显。如何畅通交通要道、再现丝绸之路繁荣?西安分别从陆路交通和航空运输两大方向开始探索。

今年,由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和哈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运,至今已有超过2万吨的货物在这里中转。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可帮助中国进出口哈萨克斯坦的货物在西安快速集散分拨,并形成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码头运营哈方负责人谢天在一次媒体公开活动上表示。

位居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央商务区的陕西骏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为主的企业。

在上述媒体公开活动中,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区投资1.5亿元,建设的500亩“阿拉木图物流中心”海外仓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建设完成后,每月可实现仓储吞吐量15万吨。

中欧班列带动了西安本地货运集结与外送能力。上述“中欧班列+海外仓”供应链的模式能够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满足国际市场更加快捷与多样化的需求。

国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2372列,同比增长13.1%;发送箱25万标箱,同比增长10.4%,相关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据悉,中欧班列目前辐射范围包括常态化开行24条国内集结线路和18条国际干线,投用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连接国内主要货源地,物流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交通是促进人口、产业、文化、贸易等资源流动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城市城镇布局、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作为交通枢纽省份,今年陕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落地,提速航空通道建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保障能力最强的机场。“国际民航业加速恢复,国内民航经济持续向好,陕西航空业展现出强劲复苏势头。”西部机场集团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继2023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今年新开西安—撒马尔罕航线,实现中亚“五国七城”通航全覆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也成为中亚通航点最多的国内枢纽机场之一。

体现在数据层面更为直观。据陕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消息,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中,2024年西安口岸出入境旅客国庆假期首日突破10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144%。

对于未来目标,西咸新区《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方案》明确,到2027年,空港新城将初步形成联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通道;到2035年,空中丝绸之路(西安)新起点全面建成,成为向西开放的国际航空运输通道。

贸易产业格局重塑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伴随着西安对外通道建设提速,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据海关统计,1月至8月,西安全市进出口总值27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2%。其中,西安围绕“自贸+综保+口岸”加强制度集成创新,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能级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建设7周年。七年间,贸易投资便利化、“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协同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比如,市场主体层面,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落地了博世力士乐二期、东航赛峰、菜鸟国际、梅里众城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与重大项目,涉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会议会展等多领域。

据悉,从自贸试验区设立至今年2月,西安区域累计新增经营主体214833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1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151家,新增经营主体是揭牌前的8倍。

伴随着市场活力与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以来,中国—中亚峰会、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陆续落地。同时,西安市还有针对性的筛选出一批重点国际展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会展行业的发展需要举办城市提供产业和服务支撑,与此同时,活动举办城市又将从会展活动中获得收益,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西安市政府资料显示,截至8月底,已组织195家企业参加98场境外展会,有力促进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进一步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很多商品也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区别于以往,未来西安的外贸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比如从附加值低的商品逐渐向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拓展,尤其在高科技、能源及基础建设领域。”

10月11日,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群刚在西安市对外贸易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巩固好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抢抓机遇开拓新兴市场,1月至8月,全市对俄罗斯进出口211亿元,同比增长35.3%;对巴西进出口90.1亿元,同比增长106%;对非洲进出口62.5亿元,同比增长42.4%;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10.9亿元,同比增长25.9%。

在张雪峰看来,随着更多贸易伙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西安未来进出口总额有望进一步增长,尤其是与中亚、东欧地区的双边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此外,伴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在跨境电商、海外仓、数字物流方面将出现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