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涨价“一招鲜”或难灵验
作者:叶子琪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24-03-28 00:54 阅读量:9357
佛慈制药日前发布公告,宣布对主营中成药产品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提价幅度为9%。实际上,佛慈制药近10年还公开过两次调价决定,其也由此较好地消化了成本变化带来的影响。在此次公告中,佛慈制药表示:提价是鉴于“原材料价格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
不仅仅是佛慈制药,此前片仔癀、东阿阿胶,以及广誉远、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都曾宣布涨价。涨价后市场接不接受?药企还能有什么招数应对原料成本上涨?记者进行了一番了解。
现状:
部分知名中成药采取涨价策略
实际上,早在2015年6月,佛慈制药对逍遥丸、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小活络丸等15个主要浓缩丸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2%,阿胶出厂价上调34%;随后,2018年3月,佛慈制药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胶剂、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7.6%。
佛慈制药表示,本次产品调价可能对市场销售有一定的影响,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除了成本压力外,该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也在影响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在去年11月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佛慈制药表示,目前生产的品规较多,产能没有完全释放,规模化生产效能没有充分发挥。为了提升产能利用率,佛慈制药目前正在加大除了西北市场外的市场开拓,目前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市场和国际市场均有较大突破。
不少知名中成药都已进行过价格调整。2023年5月,中药企业片仔癀就发布过涨价公告,片仔癀表示涨价是因为主要产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等所致。据悉,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创下片仔癀价格涨幅之最,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170元/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35美元/粒。据西南证券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2020年,片仔癀锭剂产品一共提价19次,零售价从325元/粒升至590元/粒,提价幅度81.54%。
此外,由于牛黄去年涨势凶猛,此前有药店工作人员反映,原材料价格大涨直接导致产品终端价跟涨,和此前相比,部分品牌的安宫牛黄丸涨幅超过30%。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一段时间市场上的牛黄需求不断上升,但供应量却出现了下跌,供需缺口导致了部分产品调价。
原因:
中药材原料价格波动较大
以佛慈制药独家品种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为例,其成分包括黄芪、莱菔子、白术、山楂、山药、桑叶、大枣。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除山药、桑叶、大枣外,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的另外四种原料中药材在近一年均出现明显价格上涨。其中,白术价格变动最为明显,各地市场均涨价230%以上,河北安国的年涨幅最高,达到622%;黄芪和莱菔子在各市场也存在10%至50%不等的涨价;山楂涨幅相对较小,各市场涨幅在5%至20%不等。
相关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几大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去年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同比涨幅大于50%,25个常用大宗药材涨幅超200%,个别品种甚至涨价4至9倍。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自然天气、成本提升、需求增加等原因带来价格上涨外,不少中药材此前也曾遭遇游资炒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一话题再次引发讨论。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上肢骨关节科副主任黎旭军就此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中药材质量价格稳定联控机制,确立牵头、协监、联管部门,严厉打击炒价、囤积药材,遏制游资恶意炒作中药势头;建立和完善全国性中药材信息管理系统和交易运作机制,确保在有效监管下,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科学有序的动态收储。
应对:
龙头自力更生“消解”成本上涨
事实上,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去年发布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配套措施上,需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道地药材产区规划和规范化种植等。
国药集团一位中医板块负责人此前表示,从企业情况来看,中成药的原料、人工等成本都在上涨,要在降价的同时做好质量控制有些难度。尽管如此,越来越多龙头企业也还是在努力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消解”成本上涨并把控原料质量。
众生药业此前透露,其全资子公司益康药业有多个中药材合作种植项目,可以满足内部使用、对销售的需求;云南白药方面表示,公司一直注重全过程质量控制,以血塞通注射液为例,其原料三七总皂苷生产所用药材产自公司数字技术平台打造的专业化GAP种植基地,皂苷总量最高达91.4%。
此前,广药集团旗下企业建设的板蓝根、大青叶、柴胡、鸦胆子等4个品种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批通过新版GAP符合性检查的基地。据悉,该集团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布局GAP种植基地以支持乡村振兴,光是其旗下白云山和黄中药就拥有安徽阜阳、广东清远(穿心莲)、云南文山(三七)等GAP规范化种植基地。
涨价策略难长期灵验
一味提价、转移成本压力到消费者头上并不见得是最好的办法。此前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反馈就显示出:片仔癀和东阿阿胶涨价“一招鲜”的策略已经不灵了。在业界观点看来,市面可代替药物众多,消费者很难长期为品牌涨价“买单”。广州本地就有药企市场部负责人感叹:“提价可能丢失市场占有率。”
中药企业应该“开源”同时“节流”,多种手段并用以锁利润保业绩。对于既要维持营收又要兼顾创新的药企而言,或者一方面应该通过更多的途径来把控主要原料的价格和质量,另一方面则应该积极寻找临床痛点,做好创新中药的开发和经典名方的改进才能更有产品竞争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